你瞧伊朗,每天都被美俄给压着,导弹倒有,可就是没底牌,说起话来自然没底气。而我们中国嘛,底气十足,全靠的就是一个人——黄旭华!
从1958年起,他带领团队隐瞒身份秘密研发核潜艇,主要依靠算盘和计算尺,硬是用了30年时间,筑起了我国的水下核武器屏障。如今,要是有人想欺负我们,可得掂量掂量,中国的底牌,就藏在那深不可测的海底!
你有原子弹,我也得搞潜艇!
1958年6月,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洋核力量上展开角逐。美国“鹦鹉螺”号早已潜入深海,紧接着苏联的N级潜艇也跟着出动。那个时候的中国,刚刚熬过战火寒冬,面对强大的敌人,核威慑成为了当务之急。
六月的一天,北京中南海,聂荣臻元帅递交了一份非常机密的文件,题为《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》。这份报告在两天之内,迅速传到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彭德怀、邓小平等领导手里,都进行了批示。毛泽东一句“‘一万年’也要搞出来”,一下子就敲定了决心。
1958年9月,黄旭华正式成为核潜艇研制团队的一员,29个年轻人,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,被偷偷派到渤海湾的荒凉岛屿基地去。新婚没多久的黄旭华,从此和家人分别,开启了“隐姓埋名”的生活。
那座荒岛,环境真是差得不得了,每年两次大风狂吹,持续半年长。更难搞的是,没有人帮忙,没有经费,没有资料,更没人见过核潜艇的真面目。1959年,赫鲁晓夫来访,公开嘲笑中国“搞不出核潜艇”,这让黄旭华他们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完全没有外来的设计图纸可借鉴,科研工作的人们只好用算盘和计算尺,一点一点地算数据。到了1965年,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成功引爆,那一年核潜艇的研发也正式展开了。据说,当时为了让潜艇发射导弹更稳当,美国准备装一个重达65吨的巨型陀螺,这事儿听说还挺吓人的。
黄旭华又算了算:艇里空间有限,要是增加65吨的重量,肯定会对潜艇性能产生很大影响。1966年,他带领团队,经过理论验证和大量试验,证明不用那大陀螺也能让潜艇保持稳当。
这个决策当时引来了不少质疑声,不过到了1970年真正进行试验时,潜艇的摇摆角、纵倾角和偏航角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,美国最后也没采用类似的设计方案。
1970年12月26日,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。四年之后的1974年8月1日,这艘潜艇被正式命名为“长征一号”,并投入海军服役。
中国成为继美国、苏联、英国、法国之后,世界第五个掌握核潜艇的国家。毛主席一句“啥也别说,一万年也得搞出来”,黄旭华他们不到十年就完事了。从此,中国拥有了真正的“核盾牌”,不过,这个盾牌到底能承受多大的压力,还得继续深入考验。
潜艇造好了,咱得下水试试!
1988年4月29日,南海某试验区,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进行了它的首次极限深潜测试。这次试验对核潜艇来说,可说是关系到它的命运存亡的重要关头。
1963年4月,美国的“长尾鲨”号核潜艇在一次类似的深潜试验中沉没,百余名船员全部丧生。黄旭华心里清楚这个风险有多么大,他曾说:“一块像扑克牌那么大的钢板,都得顶住超过一吨的水压,艇长百余米的结构,只要哪一部分有个缺陷,就可能毁船殉难。”
试验前三个月,黄旭华亲自带领团队逐个检查各个零件、每一道焊缝,还重新做了压力测试,确保没有遗漏。可是,即便如此,有个艇员提前写好遗书,参与试验的人都氛围沉重,心情比较悲壮。
4月29日那天,南海浪头高出一米多,潜艇缓缓往下潜,起初每隔10米会暂停一次,检查一下状态。快到极限深度时,变成每米停一次,每次停都能听到钢板被压力挤压开的清脆声。
快到300米左右的设计极限时,艇里面的气氛紧张得不得了。黄旭华依旧镇定自若,一直在记录数据,没有让艇长直接报出具体数值,只用“A、B、C”这些简单的符号来代表情况,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和误操作。
潜艇在临界深度下稳稳地航行了四个小时,毫发无伤。中国的核潜艇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深潜试验,官兵们喜气洋洋,热烈庆祝。
试验一顺利结束后,黄旭华灵机一动,随机写下一首打油诗:“花甲痴翁,志探龙宫;惊涛骇浪,乐在其中!”62岁的黄旭华,完美完成了一个国家的重要使命。这次成功,标志着中国核潜艇真正具备了作战能力,从概念设计变成了真正的武器装备,深潜试验也从此成为检验核潜艇战斗力的标配动作。
美国飞机来晚了,中国洲际导弹已经出水!
在1988年9月,北海一带海域,中国首次进行洲际导弹核潜艇的试验。多个国家的侦察机和军舰在试验区域周围不断巡逻侦察,可是都没能搞清楚中国这次试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时间安排。
要知道,洲际导弹的发射时机可是相当关键的,一点点偏差说不定就会被敌方提前拦截到。
试验那天,中国可真是搞得神神秘秘的,一点风声都没泄露出去。直到发射的瞬间,各国的侦察力量都还毫无反应。凌晨时分,导弹从水下极速冒出,顺利完成了弹道飞行,精准命中了预定的目标区域。等美国的侦察机赶到时,导弹落点早就被中国军舰严严实实地封锁住了,根本抓不到任何有用的情报。
在首次实现洲际导弹水下发射成功之后,北京指挥部打电话过来,兴奋地说:“导弹落点比陆基发射还要准啊!”这次试验让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“二次核打击能力”的国家,紧跟美国、苏联、英国和法国的脚步。有了洲际导弹核潜艇之后,任何想对中国动手核打击的国家,都得考虑中国能从水下反击的实力,不能掉以轻心。
正如黄旭华讲的,“在国际核裁军谈判中,大家都不太愿意提潜射核导弹这回事。”核潜艇那隐蔽性很强,可以在全球的海域自由潜伏,变成敌人难以追踪的战略打击武器,难怪没人愿意碰它。
中国以闪电般的速度组建起了核潜艇水下导弹发射系统,意味着国家的战略防御体系正式完善。不管那些想对中国施加核威慑的势力,今后都得正视中国核潜艇深海里那坚不可摧的反击力。
从1958年那句“一万年也要搞出来”的豪言到1988年导弹核潜艇成功出海试射,整整三十年间,中国把核潜艇从想象变成了真正的王牌武器。
黄旭华曾说:“即使世界再强大,我们也敢迎接挑战,因为我们掌握着核潜艇的这张王牌。”
盛达优配-中国股市杠杆-股票怎样杠杆-配资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