冯巩这个人,我小时候可太熟了,每年春晚一到相声环节,我就等他上场,穿着大褂,一口河北话,逗得全家哈哈笑。他和牛群那会儿的段子,像什么《小偷公司》,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有意思。说是讲小偷,其实是挖苦那些官僚作风的人,听着好笑,回头一琢磨,还真有那么点意思。
可今年十月份他在深圳搞一场专场演出,网上想看的人才67个。我没看错,就是67。这数字比我小区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人数还少。你说气不气人。关键是这场演出可不是随便弄几个人凑合,阵容挺硬的,12个演员,有国家一级演员李志强,还有董建春、李丁,年轻一点的金霏、晨曦也都来了。这些人搁一块儿,按理说应该抢票才对。
票价也不贵,80到680,国庆期间,这个价在深圳算良心了。深圳啥地方,钱多人多机会多,连脱口秀都能卖爆,怎么轮到冯巩这儿就没人看了?
反观郭德纲和于谦,他们在乌鲁木齐办一场,想看的人超过8596。八千多人差了一百倍都不止。而且德云社的票贵得多,最低480,最高1480,比冯巩那场贵两倍都不止。可人家照样有人抢,黄牛都在加价卖。
我就纳闷了,跑去问了几个朋友。有个哥们是德云社粉丝,听了很多年。他说:“冯巩的段子是好,但听得累,总感觉在上课。郭德纲呢,讲的都是咱普通人日子里的破事,被老板骂、老婆唠叨、孩子写作业鸡飞狗跳,一听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。”
这话让我一下明白了点啥。我自己也经历过一次。去年单位组织团建,找了两个相声团队体制内的曲协成员,另一个是本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民间班子。曲协那位老师说得规矩,词儿正,包袱也有,但大家听完就散了。民间那个班子一上来就说领导加班画大饼、工资涨不过奶茶价,全场炸锅,结束后一群人围着要微信。
所以我觉得吧,观众不是不爱相声,是爱能让他们笑出声、还能说出他们心里话的那种。冯巩代表的是老一辈的讲究,要有意义,要正经,要教育人。可现在的观众,下班累得要死,谁还想听教育?就想放松两小时,图个痛快。
郭德纲厉害的地方就在这儿,他知道大家想听什么。他的段子可能没那么多深意,但每一句都踩在普通人的生活痛点上。你说他俗?是有点俗。可俗得真实,俗得让人舒服。
冯巩的地位摆在那里,曲艺家协会主席,春晚上了33回,这荣誉谁都拿不走。但时代变了。以前电视一家独大,春晚一播,全国跟着笑。现在手机一刷,段子满天飞,观众耳朵早就挑了。
我认为,艺术要是脱离了人,再正统也没用。不是冯巩不行了,是他那一套,现在很多人不买账了。不是不喜欢他,是喜欢的方式变了。
67个人想看。
这个数字,真挺扎心的。
盛达优配-中国股市杠杆-股票怎样杠杆-配资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